來源:連接器世界網
【大比特導讀】近幾年來,我國一直重視醫療高端設備自主生產制造的推進,普及傳統醫療設施,醫療設備需求大。今年疫情使得醫療設備的需求量再次爆發,以及國產化趨勢給我國醫療設備產業鏈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連接器行業自然也在其中。
年初一場令人措手不及的疫情,掀起了人們對于口罩、測溫槍的瘋狂搶購,各種醫療用品供不應求,給醫療設備產業鏈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尤其是國外的醫療元器件廠商出現了供不應求或供貨時間延誤現象,給了國內企業替代的機會。連接器作為醫療設備產品的重要元器件之一,連接器廠商在這場風暴中能否看到國內醫療設備元器件的空缺?該如何抓住機遇替代進口?
老齡化趨勢,我國醫療設備市場需求量巨大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以及全球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醫療設備行業成為了全球增長較快的一個行業。
醫療設備關乎人的生命與健康問題,是一個國家高端科技技術的代表之一。根據歐盟醫療器械委員會統計數據現實,以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的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占據了全球醫療設備近80%的份額,技術和質量水平遙遙領先。
但由于發達國家發展時間較久,需求以更新換代為主,市場增量以及規模趨于穩定。而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正處于醫療設備普及以及更新換代的時候,常規醫療設備以及高端醫療設備市場需求量巨大。
根據醫械研究院、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醫療設備市場規模達到了3684億元,隨著對醫療設備需求的增加,2020年將突破4000億元,2022年有望超6000億元。

此外,老齡化趨勢下,家用醫療設備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根據Global Market Monitor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人均醫療器械費用為329美元,而中國人均醫療器械費用僅為6美元,相差約55倍,家用醫療設備市場上升空間巨大。
在新冠疫情之中,死亡的患者多為中老年群體或自身帶病的群體,因不能及時進入醫院治療而錯失最佳的治療時間,也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中老年人家庭常備家用醫療設備的必要性。
未來醫療設備小型化,各類家用的醫療設備如呼吸機、血糖儀、血壓計進入尋常百姓家將成為常態,成為日常監測身體健康情況必不可少的用品。
政策支持下,醫療設備行業正當紅
疫情期間,中央領導在京考察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指出,要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短板,加快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
近年來,高端醫療設備受到了高度重視,我國政府多次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醫療設備的普及以及高質量發展。
例如國家原衛計委2014年開展第一批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產品遴選工作,鼓勵創新,現今已到第六批;國務院2016年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科技部2017年發布的《“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中,均強調了要加強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能力建設,推進國產醫療器械的進口替代進程,整體提升我國醫療器械科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國家和地方政府多年持續推進醫療設備國產化發展,先向優后替代,為國產醫療設備制造商和元器件供應商創造了一個有利的競爭環境。
渤海證券指出,透過本次疫情發生、發展的過程以及國家領導人對于補齊高端醫療裝備短板的指示來看,醫療領域肯定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環。預計隨著疫情過后醫院建設投入的加大,醫療設備需求預計將會顯著提升。
疫情期間我國醫療設備大量出口,雖然出口設備的技術含量尚未達到尖端,但是代表著我國的醫療設備技術和品質已逐漸被認可。未來,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國的高端醫療設備產業將實現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疫情顯露,醫療設備國產化大勢所趨
在今年3月疫情稍平復時,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開展了一場“走進格力對話董明珠”的直播,期間董明珠表示,疫情暴露了國內醫療設備的短板,她將投入10億元補齊高端醫療設備短板。
高端醫療設備涉及精密加工、微量控制、新材料等各個方面的高端技術,檢測的準確性關乎個人的生命健康,需要精準滿足各類標準,研發投入的精力大、資本高、時間長。
正如前面提到的,我國的醫療設備起步較晚,在高端醫療設備上較為薄弱。目前大醫院采用的高端設備幾乎來自于進口,國產設備難以進入。
據和君醫藥醫療事業部業務合伙人陳建國表示,我國醫療設備和進口的差距體現在研發和品質兩個方面。研發方面,在某些核心技術或關鍵元器件無法獲取;品質方面,產品細節存在差距,往往“形似質差”。企業在生產醫療設備或相關元器件時,必須要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經過反復測試驗證,保證安全、穩定、有效。

圖源網絡
疫情使得醫療行業重新思考發展方向,加速產業集中化程度,同時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會導致行業內發生部分變化。
理邦儀器答投資者提問時指出,疫情后政府對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智慧醫療等產業將更加重視;醫療器械企業對產品的研發投入也會進一步增加,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的產品需求會更加準確,醫療器械的信息化建設也變得更為迫切。疫情中一大批國產醫療器械廠家卓越的表現,使得國產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都得到了極大地提升,有利于進一步加快整個行業的進口替代進程。
新冠疫情的爆發,對于我國的醫療設備行業,即是一場機遇,也是一場挑戰。隨著我國民眾對健康重視度的提高,同時隨著分級醫療的推進,醫療資源配置向基層下層,都將給國內醫療設備企業以及元器件廠商帶去發展的機遇,推動醫療設備和元器件國產化發展。
抓住機遇,進入醫療設備產業鏈
中國高端醫療設備實現進口替代目標還需要多久?邁瑞醫療總裁成明和認為,高端醫療設備的國產替代之路還很漫長,但近幾年國內企業始終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推陳出新,國產替代的勢頭越來越快、越來越強。
我國醫療連接器生產企業,在生產技術和工藝方面與國外相比尚存在較大的差距。如今在國產替代背景下以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連接器企業可趁機進入高端醫療設備的產業鏈。
據了解,國內的一些連接器上市公司,如中航光電、立訊精密、金信諾、航天電器等均有布局醫療領域,但這并不是他們主要的市場。比起歐度、史密斯互連、泰科、安費諾、Lemo等企業,我國連接器企業在醫療領域專研的程度遠遠不足的,因此國內醫療連接器市場大部分由國外企業占據。

圖源網絡
由于醫療設備的特殊性質,醫療連接器的準入門檻一直較高,需要滿足多重標準,如IEC 60601、ISO 13485。因為電子產品可能會帶來電擊、輻射、化學污染或未能達到預期診斷或治療效果的風險,各種標準的存在使得產品更安全、可靠,但同時也會令設計更加復雜、昂貴以及耗時。
安森美半導體醫療分部亞洲區市場高級經理楊正龍提到,與一般消費類元器件相比,醫療級元器件需要保證性能的優異、安全穩定性高,同時對使用壽命也有特殊的要求。元器件廠商若想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就要提升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醫療元器件的使用壽命一般需要保持在10年或15年以上。據潔定醫療/邁柯唯醫療設備(蘇州)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黎群華表示,他們在采購元器件時,通常會向供應商詢問產品會在市面上買多少年。如果一個產品上市10年,那么他們需要再加15年,基本上會是30年的待用庫存,因此他們在元器件選型方面存在很大的困擾。
從基礎材料運用到連接器的設計,連接器企業可以與設備制造商進行協商、合作,了解他們的需求 ( 包括任何需要滿足標準的要求 ),根據他們的需求提供些滿足尺寸、性能、標準且具創新性的連接解決方案,幫助醫療設備商開發出更高端的產品,以此鞏固連接器企業自身在醫療設備產業鏈中的地位。
智慧醫療下,醫療連接器的發展趨勢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全球5G面向行業的融合應用還處于探索期,其中智慧醫療、新聞媒體、智慧城市、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應用占比70%,將成為5G先鋒應用領域。
醫療健康行業融合5G、AI、云計算等高新科技后,將走向智能化、小型化以及自動化,打開移動醫療、智慧醫療、遠程醫療等醫療新模式。
而這些設想的實現均需要大數據傳輸技術的支持,包括傳感器技術、連接技術。如遠程醫療檢查的圖像需要確保快速度、高像素地傳回給醫生;移動醫療設備需要易于移動,連接器要抗震動且抗干擾,保證穩定連接;而高度互聯環境下的智慧醫療,傳感器、計算機、傳輸網絡、大數據之間需要建立一個新的標準,以確定不會出現診治錯誤問題。
智慧醫療借助處理大數據的高科技,為提診斷速度和精準分析開辟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時也涉及到了一個患者數據安全保護的問題。因此,應用于高科技醫療技術中的連接器除必須具有高插拔次數、高傳輸質量、防塵防潮、抗振動、抗干擾性能外,還需要確保大量數據的快速安全傳輸。
除智能化外,醫療設備還正在往微型化發展,尤其體現在可穿戴設備市場。根據透明市場研究公司(TMR)的報告顯示,在便攜醫療電子設備中,預計家庭診斷市場將占50%左右,在剩下的50%中,影像產品占25%,其他診斷或治療電子產品占25%。
未來,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注重,裝置了傳感器的小型智能醫療設備市場潛力巨大,其中必不可少的連接器的設計重點則會在于高可靠性、高質量、小型化以及輕量化。
總結
在技術更迭以及老齡化趨勢下,醫療設備的普及以及升級換代需求大量存在。多項政策齊力推動下,常規醫療設備盡快普及,高端醫療設備加速實現國產替代。由此連接器廠商可關注醫療設備產品的發展情況,爭取加強自身醫療連接器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以跨進醫療連接器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