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增長率已連續8年全球第一,正成為全球新能源領域的“領跑者”之一。
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已被河南省列為重點培育的產業鏈之一,未來將打造萬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一輛汽車由上萬種零部件組合而成。河南省現有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600余家,產業整體規模2600億左右。圍繞鄭州為主、開封為輔的整車產業布局,鄭汴地區、焦作、洛陽、新鄉、南陽、許昌、安陽、鶴壁等地聚集了眾多零部件骨干生產企業。
河南省各地市將如何圍繞自身優勢,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頂端新聞“串珠成鏈·聚鏈成群”系列專題啟動,首先以 “加碼新能源 領跑新未來”為主題,聚焦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為您詳細解讀。
頂端新聞記者丁亞菲
8月2日,臺風“杜蘇芮”剛剛過境,鶴壁市工信局相關人員即匆匆奔赴鄭州,為歷經多輪調研后完成的《鶴壁市培育壯大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征求專家及業界人士意見。
在這份《方案》中,鶴壁給自己提了個新要求——打造細分領域國內領先的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特色零部件產業基地。
鶴壁的這一規劃,絕非心血來潮。撐起其雄心的,除了天海集團、航盛電子、天鶴模具、海昌智能、天淇模具等大批優秀企業,更有其自身的“軟硬實力”。
【站在新能源“風口”的鶴壁】
8月2日,行走在鶴壁這個因煤而興的傳統工業老城里,寬闊而又生機盎然的馬路上,綠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車已隨處可見。
作為河南省內人口最少、面積最小的地級市,2022年,鶴壁賣出了3977輛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28.7%,超過了全省和全國“平均分”。
如今,在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鶴壁市擁有規模以上企業40余家,產業整體規模150多億元。
這其中,天海集團是實力雄厚的汽車連接器科研生產企業和新興汽車電子產品研發生產企業、連接器產品國內空白的填補者,牽頭起草了20多項國家(行業)標準;航盛電子作為國內汽車電子重點企業,有著完整的智能網聯產品布局,車載影音娛樂系列產品市場占有率達25%;海昌智能是國內汽車線束智能裝備領域的絕對龍頭,也是全球最大的精密性壓接模具制造商;天淇模具的轎車緊密冷沖壓模具制造水平,國內領先;三賢電子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線束業務,融入了比亞迪、現代起亞、北汽新能源、華為問界等車企的“朋友圈”……

鶴壁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歷經多年發展,鶴壁已形成了汽車電子電器核心產業集群,擁有6大類1萬多個汽車電子電器品種,“尤其是以高壓線束為代表的新能源產品,已經全面進入了比亞迪等銷量前十強的新能源乘用車汽車品牌。目前,鶴壁的汽車電子電器產品中,新能源產品占比已提升至35%。”
在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這一站在“風口”的戰略新興產業上,鶴壁的實力已不容小覷。
【特色分明的汽車電子電器產業】
實力背后,是鶴壁多年的積累與深耕,也蘊含著其汽車電子電器產業的蝶變。
和以新能源電池為特色的洛陽、氫能為特色的新鄉等地一樣,鶴壁以汽車電子電器為代表的產業特色極為突出。
當地很多人認為,始建于1969年的天海集團,堪稱是鶴壁汽車電子電器產業的“黃埔軍校”。
最早,這是一家生產帆布的小廠。帆布產品技術含量低,漸趨沒落。創始人尋找新機遇時,偶然在洛陽拖拉機廠,見到了一輛進口拖拉機。連接車上導線的,并非當時國內普遍使用的“接線柱”,而是一種沒見過的連接器。這位創始人看好這一市場,果斷轉型,于1978年將小廠更名為鶴壁市汽車電器廠,潛心研究汽車用連接器產品。這家小廠,就是天海集團的前身。
1983年,鶴壁市汽車電器廠自主研發出汽車用連接器,填補了國內空白。
此后,負責起草車用電線束連接器國家專業標準的鶴壁市汽車電器廠,憑借這一產品,打入汽車電子電器產品主流市場。

圖說:天海集團的智能化生產車間
天海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康金燦告訴頂端新聞記者,經過54年的發展,天海集團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已經升級為汽車電子電器、新能源、汽車智能產品全面供應商,主要生產車用連接器、高低壓線束、汽車電子等5大類10000多個品種,產品配套通用、福特、大眾、一汽、上汽等眾多國內外汽車品牌,以及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
作為產業鏈已相當完備的龍頭企業,在鶴壁家喻戶曉的天海集團,對產業的帶動也顯而易見。

圖說:天海集團展廳內的全透明1:1車輛模型
以新能源汽車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高壓線束為例。其涉及的零部件非常多,主要由連接器、端子、電線、覆蓋物等零件組成,帶動并催生了一大批原材料、連接器、模具等關聯、配套企業,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生態。
國內汽車線束智能裝備領域的絕對龍頭,海昌智能,就是其中之一。
【軟硬實力兼具的鶴壁優勢】
如今,隨著比亞迪等整車生產企業落戶鄭州,鶴壁在產業鏈上的優勢,也愈發凸顯。
對此,三賢(鶴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賢電子”)總經理周兆山深有體會。
2022年11月3日,三賢電子和鶴壁市山城區簽約。11月24日,短短21天,第一條生產線即在山城區投產。
說起落地鶴壁的原因,周兆山首先提到了鶴壁優越的地理位置。從鶴壁出發,途徑新鄉,跨過黃河,全程不到200公里,即可到達省會鄭州。乘坐高鐵,最快只需要半小時。“跟我們的客戶,像鄭州比亞迪,離得比較近。”
作為一家生產整車低壓線束的企業,鶴壁在線束上的產業基礎也是三賢電子非常看重的。周兆山說,他們的一些器件供應商,就在鶴壁,“鶴壁有著國內最齊全的線束產業鏈。天海集團等大企業,為鶴壁培養了大量成熟的產業技術工人。”
此外,良好的營商環境、城市的開放和包容度、優厚的招商引資政策等,也是吸引三賢電子落地的重要因素。
在這些優勢的集中加持下,鶴壁的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勢頭迅猛。
2014年,天海集團就專門成立了新能源相關項目組。2022年,牽頭組建了河南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電器產業研究院。
據康金燦介紹,2023年上半年,天海集團的新能源業務占比,從去年的42%,已提升到了52%。
天淇模具總經理石炳欣告訴頂端新聞記者,天淇今年的新能源業務占比,也達到了30%。
【提前規劃布局的產業未來】
擁有良好產業生態的鶴壁,如今雄心勃勃。
在《培育壯大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見稿)中,鶴壁提出了一個目標——到2025年底,汽車電子新能源產品整體占比超過50%,產業鏈規模達到500億元。
這一目標的提出,絕非心血來潮。
在《方案》出臺之前,鶴壁市工信局走訪了產業鏈上所有的規上企業,進行了多次深入的調研和問卷調查。
為實現這一目標,《方案》里也給出了很多細化的要求。
鶴壁計劃,到2025年,汽車高壓、高速傳輸系統等重點產品,全面進入國內主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品牌供應體系,品牌覆蓋率達到80%以上,國內市場占比達30%以上。
同時,延伸發展智能控制、智能座艙、車路協同衛星導航定位等汽車電子產業鏈,實現技術和高端產品突破,在擴大傳統電子電器產業優勢的同時,搶占產業發展新賽道、開拓新領域。
此外,鶴壁還計劃布局鶴壁市電子電器共享檢測中心、模具產業園、電鍍工序園等項目,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培育一批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配套企業和重大項目。
在產業品牌提升、鏈條高端拓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等方面的加持下,鶴壁希望,能促進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做大做強做優,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關鍵環節邁進,將鶴壁打造成細分領域國內領先的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特色零部件產業基地。
河南省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李冠峰,很是看好鶴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未來。“鶴壁抓住在汽車電子電器上的優勢,持之以恒地去發展,做了很多前瞻性的研究。他們預測并制定好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加力,前景明朗。”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