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標簽的廣泛使用,標簽不僅用來區分網線,還用來記錄網線連接的兩端設備信息,并且也有專門打印標簽的標簽機。標簽機打印的標簽一般是不干膠的貼紙,可以直接撕掉標簽背后保護紙,中間裹在網線上,兩端重合粘貼。

普貼標簽打印機
關于標簽的信息很容易有個誤區:標簽記錄的信息越詳細越好,這樣便于維護。粗略地想,好像是沒什么問題,但要讓標簽記錄更多的信息基本上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縮小字體;二是增大標簽的面積。
這樣做的缺點很明顯:字體太小會造成很難辨識、讀取信息困難;標簽面積太大會造成標簽太大而互相遮擋,并且標簽太大容易彎曲,需要撥動標簽才能讀取所有信息。
所以標簽上的信息還是老老實實記錄設備名稱和端口最基本的信息以在信息完全和方便讀取之間取得平衡吧。

一般標簽貼在和網線接口距離3cm的地方。隨著高密集端口設備,如交換機的大量使用,往往網線間的距離都相當的近,增加了標簽互相遮擋的可能。有人會說,那等網線全部接好,再看著來,調整標簽,盡量讓標簽信息互不遮擋唄?可是,這樣無計劃的貼標簽,貼完才知道結果,不方便工程質量控制和核查。并且貼標簽涉及布線前貼一次,接好端口后再調整一次,調整的時間也和網線分部、個人經驗相關,不方便控制工程進度。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控制工程進度,貼標簽這項工作應能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貼完標簽的結果,在貼之前就應該已經計劃好,可以核查;
(2)貼完標簽的結果,和貼標簽的人關系不大,即不論經驗是否豐富,或個人習慣如何,貼出的效果都差不多;
(3)盡可能只貼一次,減少調整;
(4)貼完后的標簽要便于查看,美觀。
一般來說,一個只記錄設備名和端口號的標簽大約是交換機上四個并排網口的距離。也就是說第一個標簽會遮擋后面三個標簽的內容。
針對這種情況,用大多人都知道的階梯貼法(階梯貼法:后三個標簽依此垂直往下挪,如階梯一樣)能夠滿足以上提出的幾個要求嗎?
階梯貼法這樣四個一組階梯,所有標簽的內容都一目了然,可以滿足以上提出的前三點要求,但這樣一來,標簽的分布范圍增加了四倍。如果網口是上下兩排,為了避免上排的標簽遮擋下排的標簽,下排的標簽必須再往外重新占據四倍的位置。不僅不美觀,而且標簽和網口的距離太遠,查看時很難將網線和對應的標簽立刻對應上。
為了滿足第四點,普貼君現在來教你一招:偏斜貼法。
偏斜貼法,顧名思義就是標簽不再垂直地貼在網線上,而是偏斜一個角度,如下圖。

偏斜一個角度后,標簽之間被遮擋的距離為e(標簽寬度)-a 只要e和a相等,標簽之間就不會遮擋。a=c(一個網口的距離)*Sin(d),d為標簽偏斜的角度。但標簽寬度一般只是略小于一個網口的距離,這樣就要求角度d盡可能地增大到90度。但是考慮到標簽上的信息上下均有留白,留白大概占標簽的10分之一左右,所以d只需達到65度即可。
并且一般網線都需要綁扎在交換機的兩側。在綁扎網線時,網線也會順著綁扎的方向偏斜,一般偏斜角度從綁扎位置開始從近到遠角度遞增,一般在45度至90度之間,這樣如果算上網線偏斜的角度,那么標簽和網線的偏移角度可以只需要20度(65-45)即可。為了美觀,一般讓標簽和網線的偏斜角度按照綁扎的方向偏斜30-45度即可。這樣綁扎后,所有的網線標簽基本和網線接口平行,垂直于設備。考慮到交換機一般都有上下兩排網口,如果上下兩排的標簽偏斜方向一致,那么下排的標簽會被上排的標簽擋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上排標簽偏斜后向設備里,讓下排標簽偏斜后向設備外,如下圖。

我們隨意拿個交換機為例。以太網口板卡共48個端口,上下兩排,網線卡口上排在上面,下排在下面,計劃1-24端口網線綁扎在交換機左側,25-48端口網線綁扎在交換機右側。具體貼標簽的規則如下圖所示。
偏斜貼法可以滿足以上提出的四點要求,且操作簡單,貼標簽時只需針對綁扎的位置和上下排的位置兩個因素進行簡單區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