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先鋒”新程,深調研啟新篇。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騰飛的強勁引擎,正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產業升級,重塑區域經濟新優勢。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生產力的重塑與商業模式的再造。從智能制造到智慧服務,從數據驅動到創新驅動,大灣區企業正以數字化為筆,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數字化轉型深調研”項目,歷經三年沉淀,第四季全新出發。今年我們將更關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深入企業一線,對話行業先鋒,剖析數字化轉型的痛點與突破,探索廣東模式的創新路徑。結合人工智能的新體驗,通過深度訪談、實地調研與專家解讀,為讀者呈現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生動實踐與前沿思考。敬請關注,與我們一起見證大灣區數字化發展的澎湃力量!
“這里只是我們暫時辦公的地點,新的寫字樓建成后我們就會搬過去”。在廣州花都的產業園區,廣東思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柏科技”)的員工自豪地告訴記者公司發展的新藍圖,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這家看著不算起眼的公司已經憑借其在光通信領域的深厚積累,伴隨數字化轉型奔赴IPO之路。
“最初我是做產品代理挖掘了第一桶金,深入這個行業后我發現光通信線纜生意有可觀的利潤,更有一定的門檻,我就想自己做生產。”思柏科技董事長陳偉旭在談到如何從小企業發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時,分享了其在數字化發展中的成功“秘笈”,也對政府推動企業數字化發展提出建議。
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關鍵詞不僅是設備更是人才
走進思柏科技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先進的生產設備高速運轉,生產流程高度自動化,數據在系統間實時流轉……這一切彰顯著這家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上的努力。“數字化肯定要做,不然就會被淘汰。”陳偉旭認為在光通信線纜行業,數字化從來就是一道理所當然的必選題,“我們從一開始就意識到,只有通過智能化生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思柏科技在數字化轉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入全球最先進的生產設備,提升自動化水平;依托CNAS國家認可實驗室進行嚴格的產品測試,確保產品質量;同時,通過與三大運營商、華為、中興等頭部企業的合作,實現數據對接與供應鏈協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
為何舍得花巨資打造一流自動化生產線?“有企業自身發展的內生因素,也有客戶需求的倒逼。”陳偉旭介紹,思柏科技目前的生產設備均為行業頂尖水平,其中部分設備從歐洲進口,單套設備價值高達2000萬元。這些設備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通過精準控制,提升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此外,公司還投入幾百萬元用于智能化系統的建設,實現了生產過程的透明化與可追溯性。如今,思柏科技的車間一線員工不到100人,但年產能卻能達到10億元以上,人均產出接近1000萬元。
“當然,我們最大的秘密武器還是人才,多年的人才積累讓我們可以在工藝上占據優勢,只有人才才能真正推動企業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總結發展經驗,陳偉旭道出了最核心的關鍵詞。
迅速搶占AI市場
跟最強的客戶聯手研發
緊抓人才,更關注市場的變化。思柏科技憑借其在光通信領域的技術積累,敏銳地捕捉到了AI算力市場迅猛發展的趨勢,并迅速布局。陳偉旭表示:“AI的發展對高速傳輸線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們在這一領域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思柏科技在技術研發上持續投入,開發出了適用于AI算力數據中心的高速傳輸銅纜和光模塊等高端產品。這些產品不僅滿足了當前市場的需求,更在技術上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陳偉旭自豪地說:“我們參與了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與三大運營商和華為、中興等頭部企業共同推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在市場拓展方面,思柏科技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公司產品覆蓋全球五大洲30余個國家,與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
2025年初,思柏科技成功中標中國移動集采兩大項目——“中國移動2025-2027年數據線纜”與“中國移動2025-2027年建筑用380V電力電纜”,中標總額近3億元。這一突破不僅彰顯了思柏科技在通信傳輸與電力基建領域的技術實力,更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陳偉旭認為,AI的發展將為光通信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他特別興奮地指出:“AI的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對高速傳輸線纜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我們已經提前布局,開發出了400G/800G高速線纜等產品,能夠滿足未來萬億市場的需求。”
政策支持還需加大力度
促進民營企業更有信心發展數字化
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企業應該如何更好地抓住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新機遇?
在采訪中,陳偉旭對政府在數字化轉型中的扶持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盡管廣東在制造業方面具有強大的基礎,但在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上,與江蘇、浙江等地相比仍有差距。“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在數字化改造方面。”陳偉旭表示,“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同時,政府還可以搭建平臺,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加速技術成果的轉化。”
“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革。”陳偉旭認為,政府應該加強對企業管理者的培訓,提升他們的數字化思維和管理能力。“政府的支持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推動力。我們希望政府能夠更加關注民營企業的實際需求,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支持政策。只有這樣,廣東的制造業才能在數字化浪潮中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相關鏈接
人工智能請回答:
騰訊元寶如何看待思柏科技?
思柏科技數字化能力以研發創新、智能制造為核心,深度融入AI算力與通信基礎設施領域,具備技術標準制定與全球化市場服務能力,但在數據資產深度挖掘與生態協同方面仍有提升空間。比如:數據深度應用待強化,目前尚不了解思柏科技大數據分析、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深度數字化工具的應用,未來可探索AI驅動的預測性維護或供應鏈優化。同時,面對未來人工智能市場的擴張,公司也亟須數字化人才儲備,作為技術密集型企業,需加強復合型數字化人才(如智能制造、數據科學)培養以應對高速銅纜等新興領域競爭。
記者手記
廣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或可更多學習“江蘇經驗”
采訪思柏科技這家在國內光通信線纜領域細分市場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我們看到了廣東制造業企業的踏實奮進和對未來發展的強大信心。公司創始人陳偉旭關于民營企業數字化發展的建議,讓我意識到,廣東相關部門還需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廣東制造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江蘇相比,仍需學習其先進經驗以更上一層樓”。
江蘇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精準且有力的措施,同時政府在資金方面更是不遺余力地支持企業。例如,江蘇出臺《江蘇省深化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建設一批具有江蘇特色的智能工廠。
此外,江蘇還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這些措施不僅為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還通過優化數字基礎設施,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雖然,廣東通過“鏈長制”和社會資本引導推動轉型的模式,與江蘇依托“診斷評估+分級示范”,強化政府主導的系統化推進的模式并不相同,但筆者認為,在廣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中,也許還應借鑒江蘇的經驗,進一步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在數字化改造方面,只有出臺更落地的舉措,才能更有效地幫助企業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信息來自:金羊網